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
税收宣传地税文化文学作品
我的父亲

发布时间:2018年06月15日
信息来源: 响水地税局
字 体:【
访问次数:

  相对于98岁高龄身体还很硬朗的大伯来说, 78岁时就去世的父亲确实是显得过于年轻了点。父亲比大伯小9岁,若是还健在,如今也已是耄耋之年,儿孙满堂了。

  记忆中的父亲不善言辞,整日里不停劳作,全凭自己的力气养活着一家老小。他白天在生产队里干活,晚饭后便会在煤油灯下用柳条编箩筐,用芦苇杆压扁后编篮子,让母亲拿到集市上卖了换点油盐酱醋。

  父亲老实肯干也很细心。也因此有一段时间队里的领导让他帮队里养牛,踏实肯干的父亲从此成为了一名饲养员。队里的十几头牛都由他一个人来照看,喂草喂水打扫牛屋就成了父亲的日常工作,晚上还得在牛屋睡觉。父亲总是像是在自己家一样,把牛屋打扫的干干净净。以至于每到冬天,牛屋里都会挤满一屋子取暖的人,大家在里面嬉笑打闹。遇到太阳高照时,大家还会到门前晒晒太阳,顺便挤挤盐豆玩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细心的父亲会把用来喂牛的豆秸秆仔细处理,把没弄干净的漏网的豆子一个一个捡出来,在火里烤熟,给取暖的人们打打牙祭,偶尔也会带点回家。那时由于哥哥在学校做木工,那个小学的校长就总到我家蹭吃的,特喜欢吃我家的炒盐豆和山芋渣。现在想来,香香甜甜过日子也许就是那时的人们最大的愿望。

  在我们家,父亲简直就是一顶级厨师。他会烙一手好饼。他烙的饼绵软且香,光是看着就令人垂涎三尺,吃一口定是停不下来。一张足有五公分厚的饼,轻轻用手一按,就能立即恢复原状,可谓弹性十足。其实父亲并没有独家的烙饼秘方,这样好的烙饼手艺全得益于他的细心和耐心。还记得在我成家后,身体不太好的他还常常将他烙好的饼用淘箩拎着,步行十多里送给我们吃。一直到今天,我家的这爷俩提起这事时还会不停地吧嗒几下嘴巴。可惜父亲烙饼的绝好手艺在我这失传,自父亲去世后,我也再没吃到过像父亲烙的那样的饼了。

  他会煮一锅好饭。父亲用大铁锅煮出来的饭使人老远就能闻到香味,特别是那锅巴,香脆可口。饭煮好后,父亲还会把锅里的饭盛起,然后用余火慢慢烤,再放一点点油,不大一会儿,锅巴就会金黄铮亮,酥脆喷香。每到这时,周围便会有一群小馋猫闻香而来,于是父亲就会给我们每人分一块,看着我们一个个贪婪地吃相,这时的父亲两眼都咪成了线,微笑中透着满满的爱意。

  他烧的鱼也特别好吃。曾记得在外求学的侄女们每次回家都会缠着我父亲煮鱼给她们吃。经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,父亲每次都会变着法子做鱼,我们都知道变的是盘中那鱼的味道,不变的是父亲对我们的那份爱。望着一个个津津有味品尝着自己手艺的孙辈,一旁的父亲总是露出满足的笑。

  小时候只想到父亲做的饭好吃是因为火候控制的好,长大后才明白生命总是不能像做饭的火候一样被我们控制,也不会因为你热爱就会无限绵长。父亲67岁时患了食道癌,因为平时没注意,确诊时已是晚期。当时医生没多说,只是让我回家做点好吃的给父亲吃,意思很明了。我借故咪了眼,躲在洗手间哭了好一会。那年的春节,一家人默默地抢着做事,不让父亲插手,总是让他歇歇。平时做惯了事的父亲感觉不对劲,就一个劲地问我。拗不过他,只好告诉他实情。那一瞬间,我看到了父亲眼中的忧虑,我知道他不是担心自己的身体,而是担心患病多年行动不便的母亲。过完春节,嫂子回娘家,听说连云港市海州医院可以治疗父亲的病,当天晚上就兴冲冲地赶了回来。于是一大家子筹钱,报着试试看的心里带父亲去了连云港。也许是医生的医术高明或者好人有好报,经过四十多天的治疗和一段时间的康复,父亲竟然奇迹般地好了,从此我们一家人又继续享受着天伦之乐。

  幸福的时光总是太过匆忙,不知不觉间,父亲治愈已达10多个年头。78岁那年又旧病复发,而且引发心包积液还伴随剧烈的头痛,每日里只能用止痛药和打点滴缓解疼痛。饭也吃的越来越少,瘦的只剩皮包骨头。看到他每每因为疼痛不能入睡,我心里很难受,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,我多希望我能替父亲分担一些痛苦,哪怕只有一点点。冥思苦想中我突然想起来父亲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,就请来了他以往的那些教会中的朋友,帮他祈祷,没想到父亲一直随他们唱着圣歌,那一夜竟安然入睡。那一刻,我真的很惊讶藏在父亲心中信仰的力量。

  细细想来,父亲从复发至去世,四十多天滴水未进,不可能没有痛苦,但他一直很从容,未显一丝烦躁,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,还极其清醒地让我们帮他把头发理理好,寿衣穿戴整齐,然后安详地离开。我再一次惊异于他的平静,望着盖在父亲身上的绣有红十字架的白布,眼泪不知不觉模糊了我的视线。泪眼婆娑中,父亲似乎又坐起来和我们一起聊天,系着围裙弯着腰在土灶旁忙前忙后,烙着我们爱吃的饼,做着我们爱吃的锅巴,烧着我们爱吃的鱼,又似乎看到了父亲在通往天国的路上,微笑着和我们挥手道别。

  而今,又到父亲节了,在这个没有了父亲的父亲节,我想念我的父亲,也祈祷普天下的父亲都健康长寿,更愿为人子女们常回家看看,不要留有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的遗憾,也不用简单地晒个朋友圈,因为父爱不在朋友圈,而在每一个和父亲相处的日常以及每个人的心里!

  父爱万岁!(王玉红)


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
 
     
 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